《红色金融路》:财经视角展现红色金融史
发布时间:2024-12-19 10:09:26

来源:广电时评

作者:王永利

《红色金融路》:财经视角展现红色金融史

以中国红色金融为主线,《红色金融路》借助珍贵史料和亲历者后人的讲述,展现和解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业从无到有、从萌发到壮大的发展历程。

6月1日至7月10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特别策划的融媒体报道《红色金融路》播出,共40期。《红色金融路》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为起点,以中国红色金融为主线,通过财经视角,生动展现和解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业从无到有、从萌发到壮大的发展历程。

《红色金融路》:财经视角展现红色金融史(图2)

解析“革命的钱袋子”

《红色金融路》:财经视角展现红色金融史

革命离不开枪杆子,更离不开钱袋子。《红色金融路》展现了苏维埃国家银行筹备建立之初鲜为人知的状况——1932年,有丰富经商和金融经验的毛泽民发现赣南盛产钨矿,他意识到这可能是中央苏区最重要的财源,后成立中华钨矿公司,在4年内,中华钨矿公司共收入435万块银元,成为红色政权的主要经济支撑,有力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和封锁。

《红色金融路》:财经视角展现红色金融史(图4)

1934年10月,一支特殊的部队跟随红军从中央苏区出发。这支部队的武器装备里面没有长枪刺刀,没有炸弹大炮,而是160多副扁担挑子,这些扁担挑子里装满了黄金白银和印制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纸币所需要的印刷机。

这支特殊的部队就是长征路上的“扁担”银行,在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和极端险恶的自然环境中,保障了红军的物资供给,更为国家银行保留了重新起家的资本。

《红色金融路》:财经视角展现红色金融史(图5)

节目还通过延安杨家岭的一块菜地,展现了边区在“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指引下,经过一系列的经济建设扩大财政供给,解决了财政困难,实现了粮食、生活用品和办公用品的自给,从根本上粉碎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也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红色金融路》:财经视角展现红色金融史(图6)

通过财经视角,揭秘红色经济发展幕后故事,《红色金融路》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充满智慧、极富远见的经济战谋略。

发掘珍贵史料,再现红色金融发展历程

《红色金融路》创作历时4个月,主创团队足迹遍布20个省市,60多个拍摄点。这些地点包括井冈山、瑞金、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拜访了近200位受访者,其中最年长的103岁,探访原址百余处,展示了丰富的文物。

在江西上饶的三清乡,吴连堂曾经听他的爷爷讲述红军发展闽浙赣苏区经济的故事。他带领记者走红军当年曾经走过的山间小路韩漫。当年,为了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红军带领当地百姓挑着扁担,走几百里山路,从白区挑回大量苏区紧缺的物资。

《红色金融路》:财经视角展现红色金融史(图7)

节目还透过江西安源一张发动工人运动的传单和一块6折的香皂,看中国共产党最初的金融实践。工人父辈保留的这块6折的香皂来自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它的经营者是产业工人中最早的党组织安源路矿支部,商品由铁路工人带回,因省去了运费所以十分便宜,而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不为赚钱,只为减轻工人生活负担。

《红色金融路》:财经视角展现红色金融史

井冈山时期的“山大王”袁文才和王佐的孙辈,在节目中分享了一个故事。在当年严密的经济封锁之中,毛泽东提出要造自己的银元,活跃红区经济,突破了封锁,促进了红区与周边的贸易。袁王两人也因此对共产党人由衷钦佩,并接受改造,成为红军将领,是共产党人的初心敲开了井冈山的山门。

《红色金融路》:财经视角展现红色金融史(图9)

在今天延安火车站的斜对面,矗立着一排翻新过的老建筑,这是延安南区合作社的旧址。延安南区合作社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期间亲自培育和树立的一个模范合作社,是我国合作事业的一面光荣旗帜。《红色金融路》记者通过两张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合作社股票,带领观众走近这个当年在金融领域大胆探索和尝试的模范合作社。

《红色金融路》:财经视角展现红色金融史(图10)

此外,节目组还独家探访到了最早一批的闽西红色信用社旧址、闽西工农银行成立旧址、红色信用社发行的首批纸币、首批股票等重要文物,并请到了中央苏区研究院院长等多位专家,结合文物和信用社、银行旧址等从多个不同角度呈现了闽西区县信用合作社、闽西工农银行在红色金融发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红色金融路》每期5到8分钟,通过具象细节展示抽象理念,揭秘红色财经密码;通过历史画面和现代画面交叉进行,拉近与历史的距离,让观众在镜头中追忆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来的红色金融历史。


韩漫网站